草莓圈(河南)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
病虫害管理解决方案
草莓蜗牛解决方案
病害诊断

蜗牛又称刚蜗。属软体动物门,腹足纲,柄眼目,蜗牛科。
蜗牛靠舌头上的锉形组织和舌头两侧的细小牙齿,磨碎植物的茎、叶或根。
成贝:体长30—36毫米,灰黄或乳白色,具5层螺层,头部有长、短触角各1对;眼在后触角顶端;足在身体腹面,适宜爬行。幼贝:形态和颜色与成贝极相似,体形略小,螺层多在4层以下。卵:圆球形,直径约2毫米,初为白色,孵化前变为灰黄色,有光泽。 

发病原因

1年1代,11月下旬以成贝和幼贝在田埂、土缝、残枝落叶、宅前屋后的物体下越冬。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,温室前、塑料棚内于2月中下旬即见活动。蜗牛白天潜伏,傍晚或清晨取食,遇有阴雨天多整天栖息在植株上,除喜欢为害草莓叶片外,还可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。 

预防措施

农业预防
尽量采用地抄膜覆盖栽培袭,这不仅有利于草莓的生长,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蜗牛爬出地面,进而减轻为害。
人工诱集扑杀:将树叶、杂草等多点摆放在草莓的垄间作为诱集堆,次日天亮时扑捉草堆内的蜗牛,集中杀灭。
草莓行间撒施生石灰,可使蜗牛在爬行时将粘上的石灰带入壳内,经摩擦或失水而使其致死。一般生石灰的撒施量以每亩8~10公斤为宜,每隔5~7天撒施1次,连续2~3次即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
化学预防
每亩用蜗牛敌(多聚乙醛)配成含有效成分2.5%—6%的豆饼粉或用8%灭蜗灵颗粒剂1.5—2千克,碾碎后拌细土或饼屑5—7.5千克,于天气温暖,土表干燥的傍晚撒在受害植株附近根部的行间,2—3天后接触药剂的蜗牛分泌大量黏液而死亡。防治适期3—4月中间,蜗牛产卵前,6—7月有小蜗牛时再防治1次,效果更好。 

或用6%的除蜗净颗粒剂600~750克,拌细土撒施。也可用80%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1000~1500倍液,或70%杀螺胺可湿性粉剂1500~2000倍液,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地面喷雾,当蜗牛傍晚出土活动爬行时,接触药剂后分泌大量粘液而死亡。


解决方案

草莓圈草莓蜗牛技术包  草莓圈蜗牛技术包 

返回
列表
上一条

草莓蚜虫解决方案

下一条

草莓蓟马解决方案